地 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
电 话:020-123456789
网址:wanshidatex.com
邮 箱:admin@aa.com
“我们用纯牛肉做牛肉串,深蹲主打中高端市场,系列虽然价格不便宜,蒙抓新但市场反应很好。城老”在2022年公司选择蒙城之前,牌养41岁的牛示浙江人徐谦,对蒙城县的范县风口印象还是著名相声演员牛群,以及他代言的何抢蒙城特产“五洲牛肉干”。
来到蒙城之后,深蹲徐谦才知道,系列这里1994年就被评为“全国秸秆养牛十佳示范县”,蒙抓新并在改革开放后,城老逐渐拥有一定的牌养肉牛屠宰加工能力,建立起肉牛产业基础。牛示
在安徽打出第一个全国知名的范县风口牛肉制品,蒙城的肉牛产业有着曾经的辉煌。如今,随着安徽省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的实施,蒙城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,夯实全产业链发展基础,让肉牛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“新风口”。
无人机拍摄漆园黄牛养殖基地。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
发力精深加工,“高端产品”闯市场
徐谦是蒙城农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,在公司穿刺车间内,100多名工人正在低温环境下,按照三瘦两肥、每串25到30克的标准制作牛肉串。
为什么不用机器制作?徐谦解释称,使用纯牛肉的话,机器会增加原料损耗,导致成本升高,人工良品率高、损耗小,反而更加划算。
徐谦所在的团队,一直在合肥从事冷冻食材供应链,在全国都有销售渠道优势,2022年10月来到蒙城县成立公司,经过市场分析后,决定依托蒙城牛肉品牌打造中高端产品。今年7月,其在小辛集乡的生产基地开始试生产。
车间工人正在穿制牛肉串。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
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,如今,该公司生产的牛肉串、牛肉饼、牛排等,已在浙江、四川、湖北、安徽等七个省打开市场。
发力精深加工,做优做精“蒙城牛肉”品牌,农兴食品的中高端产品,是蒙城县提升肉牛产业,加快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“今天的消费者,对食品要求越来越高,伴随消费升级,牛肉未来市场广阔。”蒙城县畜牧兽医水产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惠芳介绍,蒙城的目标之一是打造长三角优质肉牛生产加工供应基地,今年8月,该县出台支持肉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,其中就包括鼓励企业在县内新建或扩大肉牛屠宰加工产能,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、企业品牌、产品品牌。
工人给肉牛投喂秸秆打成的草料。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
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,蒙城县发力精深加工的企业越来越多。
蒙城农兴食品公司正在建设第4个生产基地,并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,在蒙城打造10个基地;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东升食品有限公司,将恢复改造升级现有黄牛屠宰流水线,加大牛肉深加工项目投入,开发药食同源牛肉系列产品;安徽中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发生产牛肉酱等“即食酱”系列产品。
卤制好的牛肉。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
延链强链补链,做好增值“大文章”
目前,一头肉牛长到1300斤左右,可以卖2万元左右,利润空间有限,但如果充分进行深加工,价值就能成倍增加,堪比一辆小汽车。但“四个蹄子”要赶上“四个轮子”,对当地的产业链要求很高。
做好增值“大文章”,把更多收益留在本地、惠及群众,就要提高肉牛就地加工能力。近年来,蒙城县持续推动肉牛产业延链强链补链,通过肉牛养殖、加工、销售全链条发展,促进肉牛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、供应链和创新链融合,提升肉牛产业竞争力。
工人给肉牛投喂饲料。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
今年3月,作为招商引资项目,蒙城赢财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,经过5个多月的建设,在蒙城县小涧镇,1条年屠宰量4万头的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。到2025年,该公司将再扩建1条生产线,届时年屠宰量可达8万头。
“皖北地区肉牛养殖多,但就地加工能力较弱,目前我们综合水平处于领先地位,未来随着生产线的增加,对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都是利好。”蒙城赢财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守路说。
牛肉产品礼盒。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
在提高加工水平的同时,如何打通供应链,为养殖户解决“买牛难卖牛难”问题?今年1月份,在蒙城县兴农公司,皖北肉牛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开始运行,目前已累计实现肉牛交易4000多头。
记者从蒙城县了解到,作为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,该县通过县属国有企业联合规模化经营主体,建设“皖北肉牛交易中心”,打造以“优势资源支撑、专业团队运营、线上线下结合、配套服务多元”的现代化“活牛超市”,力争到2025年实现活牛交易总量15万头以上。
此外,蒙城县还在加快推进数字赋能,开展智慧养牛试点,利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等新技术,对肉牛产业进行全方位、全角度、全链条改造,以实现肉牛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。
牛肉产品礼盒。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
瞄准重点发力,厚植发展“新优势”
产业发展离不开规模效应和内生动力,对于未来发展,蒙城县明确了“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20万头”“打造高品质肉牛种源供应基地”等2025年的主要目标。
1994年刚上班,孙惠芳就见证了蒙城县养牛的辉煌时刻。1994年到1996年,蒙城县连续三年被评为“全国秸秆养牛十佳示范县”。
“当时黄牛是役用,也就是劳动力,农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养,最多有100多万头,几乎‘人均一头牛’。”孙惠芳说,虽然农村人口外出务工、生产方式的转变,导致蒙城黄牛养殖量减少,但丰富的养殖经验和饲料来源,仍有利于养殖规模的重新扩大。
工人正在对牛肉进行切割。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
为扩大肉牛规模养殖,蒙城县着力推广“规模基地+小规模养殖+专业村”的养殖模式。
2022年1月,鹏欣集团(蒙城)漆园肉牛养殖基地一期建成投入使用,该项目规划养殖存栏规模10万头,既有基地自身的规模化养殖,也有对小规模养殖场、养殖户的带动。
“在村里养个两三头还行,再多就有污染问题,养殖户入驻基地,可以放心扩大养殖规模。”鹏欣漆园基地运营管理负责人李扬介绍,基地一期22个牛棚,均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+金融机构”的合作模式,吸引了6家养殖户进驻,经过一年多的发展,如今最少的一户养殖规模也已超过300头。
种业是农业的芯片,种质资源又是种业的芯片。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,成为蒙城县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。
存栏肉牛。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
在蒙城三义镇双曹村,彭向前的养殖场担负着蒙城黄牛的保种任务,现存栏基础母牛35头、种公牛3头、犊牛14头。
2022年1月,“蒙城黄牛”被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蒙城县将“蒙城黄牛”品种保护和选育,作为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同时,蒙城还出台政策,招引德国沃绍(青海)国际育种有限公司,建设肉牛育种中心,构建蒙城肉牛优质品种自繁、改良体系。到2025年,全县基础母牛养殖量力争发展到3万头以上。
“我们计划培育蒙城黄牛的新品系,来提升牛肉品质,为做大做强蒙城肉牛产业发展打下基础。相信未来几年,蒙城养殖户都能养上以本地黄牛为母本培育出来的优质肉牛。”孙惠芳说。